上周已经回复过你了,没想到你还充耳不闻。
铜仁话(Tungzen Dialect),属于汉藏语系-汉语族-官话方言(北方话)-西南官话-川黔片-成渝小片。
下面我就把学术上认定南方方言的几个必备条件列出来,看看你铜仁话符合哪怕是一个么(o∩_∩o):
1.微母字(常用字:微,袜,蚊,望,网,问)读双唇音m。
比如上海:问men,味mi;韶山:蚊men;吉安:望mong。
2.日母字(常用字:人,忍,耳,儿,二,热,让)读鼻音声母n(n,l不分地区读l也算),ng等。当然广府系粤语是不满足这点的,大部分读y,类似胶辽、东北官话。
比如上海:儿ni,让niang。南昌:人nin。不幸的是西五穷县之一的沿河话“耳”白读(如折耳根)是nia3,倒符合南方方言特征(都说沿河话儿化很多很北方?不幸的是白读层里er居然读n声母,怎么可以这么南方哦~~^_^~~)。
3.麻韵三等字大部分读ia/a。当然大部分粤语除外。
比如苏州:姐tsia。上海:也a,蛇zo(o是a高化来的)。长沙:夜ia。
4.疑母字保留疑母(或颚化)。不光是开口呼或者齐齿呼前保留这种官话大路货哦(眼读ngan,业读nie等的官话一大堆啦,请不要高潮)
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“五”的读法:全国的南方方言里除了杭州和大部分湘语(两者深受官话影响)外全部读ng开头(闽南语ng塞化为g),比如苏州ng,广州ng,台北go。
至于入声,100年前的中原官话都有入声,还分阴阳入。现在有入声的官话方言人口都起码在7000万以上(江淮官话全部,西南官话岷江片,常鹤片,黔南片等;中原官话部分,冀鲁官话部分),不晓得有什么稀奇的。
还有,晋语独立是因为奇葩的白读,不是因为入声,谢谢。比如绊,晋语读beq-lan,是上古汉语复辅音的残留。当然晋语光凭白读独立资格也不充分,不如江淮官话(建议听一下南通话您就知道您高贵的铜仁话多么好懂了)。还有容我纠正下您:解放后的调查铜仁话从来没有发现过入声(思南地区50年代调查倒是尚是入声喉塞粗重,但如今被你们同化到入声调都没了),我字不是入声一才是入声好吧?看您可笑的注音就知道您对入声毫无感觉。
铜仁人祖上多来自赣湘地区,这并不代表铜仁话就是赣语或湘语。赣语分阴阳入,湘语分阴阳去,你有么?赣语全浊清化无论平仄皆送气,湘语保留全浊或清化无论平仄皆不送气,你有么?说像粤语更是搞笑:粤语-m,-p,-n,-t,-ng,-k六尾完好,见系不颚化(是见读gin这样的,像间读gan这样二等字不颚化的北方也有,说到这里其实思南地区读gi,ki的字还蛮多,细音不颚化比你高贵百倍^_^)Y),溪母归晓(比如去读heu),你有么?相反官话的各种特点你铜仁话倒是每条都吻合,真不知道你有什么可高潮的。
如果说难懂划分方言,西宁话(中原官话秦陇片)比上海话还难懂呢,西宁话应该独立成一个方言区?何况以普通话为母语的人听来,思南地区(思印德沿务)方言(西蜀片岷赤小片)比你们铜仁话难懂多了,因为我们是韵母差异而你们只是声调差异(我们就算新派入声消失,韵母差异还是巨大,比如白ba,热za,月yua,怜li~,关gua~,妈mo,爷i,萝lu),难道思南地区要独立成个方言区?铜仁话变调多很难懂?不幸的是变调大部分都是近现代演变,毫不存古。何况铜仁话变调只是一般西部成渝片水平而已,没什么难懂的。铜仁话连松桃,秀山的难度都达不到还激动什么?丹寨话(桂柳片黔南小片)分官关,咸山摄脱去鼻韵尾,还增生一大堆i,y介音,复元音单元音化,哪点不比你难懂,要独立成个方言区?玉屏话老派知章读舌面,(zh,ch,sh读j,q,x),不比你铜仁话南方?柳州话(桂柳片)见系不颚化,有入声调,有大量粤语特征词,就是粤语了?
铜仁话属于语言学上的南方方言?请先学点常识吧!
本文来自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参考!不代表趣典故立场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/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@qq.com进行反馈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