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,每至端午节之际,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“避邪”,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,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.艾草性味苦,辛,温,入脾,肝,肾.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艾以叶入药,性温,味苦,无毒,纯阳之性,通十二经,具回阳,理气血,逐湿寒,止血安胎等功效,亦常用于针灸.故又被称为“医草”,现在台湾正流行的“药草浴”,大多就是选用艾草. 全草有调经止血﹑安胎止崩﹑散寒除湿之效.治月经不调﹑经痛腹痛﹑流产﹑子宫出血, 根治风湿性关节炎﹑头风﹑月内风等.因它可削冰令圆,又可炙百病,为医家最常用之药.现代实验研究证明,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;平喘,镇咳及祛痰作用;止血及抗凝血作用;镇静及抗过敏作用;护肝利胆作用等.艾草可作“艾叶茶”,“艾叶汤”,“艾叶粥”等食谱,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.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,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,所以,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,一来用于避邪,二来用于赶走蚊虫
端午节门口挂艾草有什么作用?
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、菖蒲(蒲剑)或石榴、胡蒜,都有其原因。通常将艾、榕、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,然后插或悬在门上。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,象徵却除不祥的宝剑,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「百阴之气」,叶片呈剑型,插在门口可以避邪。所以方士们称它为「水剑」,后来的风俗则引伸为「蒲剑」,可 以斩千邪。清代顾铁卿在”清嘉录”中有一段记载「截蒲为剑,割蓬作鞭,副以桃梗蒜头,悬於床户,皆以却鬼」。而晋代”风土志〃中则有「以艾为虎形,或剪彩为小虎,帖以艾叶,内人争相裁之。以后更加菖蒲,或作人形,或肖剑状,名为蒲剑,以驱邪却鬼」。
艾草代表招百福,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,插在门口,可使身体健康。在 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,针灸里面的灸法,就是用艾草做为主要成分 ,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。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, 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,像宗懔的〃荆楚岁时记〃中记载日鸡未鸣 时,采艾似人形者,揽而取之,收以灸病,甚验。是日采艾为人形,悬于 户上,可禳毒气。」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,求吉祥的习俗。台湾民间也有在端午时贴〃午时联〃,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,有些午时联上有下列的句子「手执艾旗招百福,门悬蒲剑斩千邪」。 榕枝在民间的意义可使身体矫健「插榕较勇龙,插艾较勇健」。也有地方习 俗是挂石榴、胡蒜或山丹,胡蒜除邪治虫毒;山丹方剂治颠狂,榴花悬门 避黄巢, 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,也有治病的功能。石榴皮为一常见的中药。而石榴花和黄巢的关系,还有一段故事。黄巢之乱的时候,有一次黄巢经过逼个村落,正好看到一个妇女背上背著一个较大的孩子,手上牵著一个年纪较小的,黄巢非常好奇,就询问原因。那位妇人不认识黄巢,所以就直接说因为黄巢来了,杀了叔叔全家,只剩下这个唯一的命脉,所以万一无法兼顾的时候,只好牺牲自己的骨肉,保全叔叔的骨肉。黄巢听了大受感动,并且告诉妇人只要门上悬挂石榴花,就可以避黄巢之祸。
本文来自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参考!不代表趣典故立场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/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@qq.com进行反馈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