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≡”是恒等号或同余号。
恒等号通常用于一些参变量恒为一个常数或恒定表达式时,总等于关系与变量无关。
例如函数f(x)≡k表示该函数的值始终为k而与x的值无关。
也可表示同余符号,用于同余式。例设m是大于1的正整数,a,b是整数,如果m|(a-b),则称a与b关于模m同余,记作a≡b(mod M)。
扩展资料:
“恒等于”多用与多项式的恒等。
设f(x)和g(x)是含相同变量x的两个多项式,f(x)≡g(x)表示这两个多项式恒等.就是说x在取值范围内 ,不论用什么实数值代入左右的两边,等式总是成立的。
恒等式的性质:如两个多项式恒等,则左右两边同类项的系数相等。
即如a0xn+a1xn-1+……+an-1x+an= b0xn+b1xn-1+……+bn-1x+bn;
那么 a0=b0 ,a1=b1,…… ,an-1=bn-1 ,an=bn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≡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恒等号
日有所思,夜有所梦 是什么意思?
日有所思夜有所梦,意思是白天头脑里所想到的,就是夜间做梦所见到的。
引证于现代李维鼎《说说写梦》(《长江文艺》1979年9月号):“如果说‘日有所思,夜有所梦’是一般规律,那么思念过切,反倒无梦,便可算特殊规律了。”
扩展资料:
所思所梦的原因:
1、白天所想的内容
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句谚语叫“日有所思,夜有所梦”。有的人喜欢看一些惊险、恐怖的影视录像或小说,这些刺激形成了记忆表象,一旦进入梦境就容易做与此有关的梦。
2、睡姿不正确
由于人的睡觉姿势不好,如趴着睡觉或手放在胸部压迫了心脏,容易做一些恐怖的噩梦。
3、身体因素
有的人在身体有病的时候,如头痛发烧、心脏不好造成大脑缺氧或供血不足,也会做噩梦。
因此,从某一方面说,做梦有助于脑功能。脑中的一部分细胞在清醒时不起作用,但当人入睡时,这些细胞却在“演习”其功能,于是形成了梦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日有所思夜有所梦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所思所梦定律
本文来自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参考!不代表趣典故立场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/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@qq.com进行反馈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