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林山水属于哪种地貌(附:桂林“喀斯特地貌”形成原因)

导读:桂林山水属于喀斯特地貌。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,桂林山水所指的范围很广,项目繁多。桂林山水一向以山青、水秀、洞奇、石美而享有“山水甲天下”的美誉,桂林山水包括山、水、喀斯特岩洞、石刻等等。

漓江自北向南,一路旖旎。在澄澈的江水两岸,石峰峭竖,碧岭森罗,古人有“江作青罗带,山如碧玉簪”之叹。

桂林山水属于哪种地貌(附:桂林“喀斯特地貌”形成原因)
桂林山水属于哪种地貌(附:桂林“喀斯特地貌”形成原因)

这是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一部分,喀斯特分布面积达2665平方公里,整个桂林喀斯特地区峰丛叠出,峰林离立;兼有罗布的溶洞和蜿蜒的地下河,所谓“桂林山水甲天下”,着实名不虚传。

桂林山水属于哪种地貌(附:桂林“喀斯特地貌”形成原因)
桂林山水属于哪种地貌(附:桂林“喀斯特地貌”形成原因)

在距今3亿多年前(泥盆纪-石炭纪),如今的桂林所在之处是浩浩汪洋,随着多次构造运动,沧海桑田,浅海沉积的碳酸盐岩地层上升为陆地,同时裂隙和节理开始发育[1]。桂林喀斯特区出露的地层多为碳酸盐岩地层[2],厚达2500~3000m,这些古老而坚硬的岩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,岩石致密坚硬、抗压强度大的特性保证了地貌形态的稳定。使那些连绵数百公里的石峰,或呈锥状、塔状,或呈剑状、柱状,得以气势雄伟地峙立在大地上。

桂林山水属于哪种地貌(附:桂林“喀斯特地貌”形成原因)

而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,是碳酸盐岩分布地区特有的地貌现象。顾名思义,在这种地貌的形成中,水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。可溶性岩石(主要为石灰岩、白云岩)被具有溶蚀力的水改造,岩石中的碳酸盐与水中的二氧化碳与发生化学反应,溶解于水中,被流水携带流走[3]

桂林山水属于哪种地貌(附:桂林“喀斯特地貌”形成原因)

水顺着岩隙和断裂深入岩层,不断溶蚀,年深日久,喀斯特地貌就此成型,无论是地上的峰林、石林,还是深藏地下的溶洞、地下河,都是喀斯特地貌的一部分。

桂林山水属于哪种地貌(附:桂林“喀斯特地貌”形成原因)

峰丛-峰林形成机制示意图[4]

桂林地区喀斯特强烈发育,峰丛和峰林地貌景观有着山水甲天下的盛名。

碳酸盐岩地层被溶蚀后,形成基座相连、高低不一的溶蚀山峰,便是峰丛。这里的峰丛多在漓江峡谷两岸,1000余座石峰分峙叠出,如利刃直立,气势恢宏。

桂林山水属于哪种地貌(附:桂林“喀斯特地貌”形成原因)

当水的溶蚀作用进一步发展,将峰丛间的基座切开后,这些石灰岩山峰之间没了连接,或分散或成群地自平地崛然而起,石山遥列,远望成林,便是峰林地貌。桂林地区的峰林多分布在阳朔西北的葡萄乡,近百座山峰如玉笋瑶簪,奇峰翠峦绵亘竞秀,美如磅礴的山水画卷。

桂林山水属于哪种地貌(附:桂林“喀斯特地貌”形成原因)
桂林山水属于哪种地貌(附:桂林“喀斯特地貌”形成原因)

【葡萄峰林 鲤鱼追日】

发表于2018年7月23日《桂林日报》

桂林山水属于哪种地貌(附:桂林“喀斯特地貌”形成原因)

与此同时,水流顺岩层的节理和裂隙,深入地下,通过溶蚀作用形成沉静而幽深的地下喀斯特景观。

桂林山水属于哪种地貌(附:桂林“喀斯特地貌”形成原因)

溶洞、地下河示意图

溶洞是喀斯特地区常见的地貌,是地下水沿着岩石的层面、节理或断层溶蚀而成的地下空间。所谓“无山不洞”,桂林喀斯特区的大小石峰中发育有上千个中小型的溶洞[5]

溶洞之中别有天地,在这里,水中溶解的碳酸钙重新沉积,一点一滴积累。自溶洞底部向上生长的是石笋;自洞顶向下伸长的是石钟乳;又有水自洞穴壁的裂隙中渗流,生长为珠帘一般的石幔。溶洞之中光怪陆离,是自然鬼斧神工的绝妙盛景。

桂林山水属于哪种地貌(附:桂林“喀斯特地貌”形成原因)

溶洞中的石幔

桂林山水属于哪种地貌(附:桂林“喀斯特地貌”形成原因)

溶洞中的石钟乳

地下暗河蜿蜒曲折,“洞府深深映水开”,乘船穿行游览于其中,不免会震撼于自然的深邃和壮丽。

桂林山水属于哪种地貌(附:桂林“喀斯特地貌”形成原因)

芦笛岩洞地下河

桂林山水属于哪种地貌(附:桂林“喀斯特地貌”形成原因)

桂林冠岩地下河

喀斯特地貌是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,是至柔之水和至刚之岩石在时间洪流中塑造出的奇峻壮阔的美景。而桂林地区发育完美的峰林和峰丛、星罗棋布的溶洞和蜿蜒的暗河,无不是喀斯特地貌的典范。

本文来自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参考!不代表趣典故立场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/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@qq.com进行反馈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(0)

相关推荐